作者: 姜培军 来源: 牡丹晚报 发表时间: 2024-07-23 09:29
□记者 姜培军
笔风相聚,大雅齐集。7月20日,菏泽著名作家宋长征新书《北方有所寄》作品发布暨研讨会举行。活动中,宋长征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、写作机缘,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和乡村的故事,回顾了自己由理发师到作家的转变过程,表达了对写作的真切体悟。山东文艺出版社及菏泽“文学圈”多名嘉宾莅临现场,对宋长征近年来取得的不菲成绩表示祝贺,对阅读《北方有所寄》的所思所感发表见解。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对宋长征进行了采访。
菏泽“文学圈”盛夏迎盛事
曹州文坛,风华再绽。7月20日下午,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山东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、菏泽著名作家宋长征新书《北方有所寄》作品发布暨研讨会在菏泽书城举行。盛夏时节,活动现场却春风融融,文朋诗友欢喜相协,雅意流觞。
《北方有所寄》是宋长征继《住进一粒粮食》《乡间食味》《乡间游戏》《一群羊走在村庄的上空》《牵牛而过》之后的又一部力作。在这部散文集中,他以独特的视角,捕捉了乡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,从田间地头的劳作,到村落小巷的闲聊,再到节庆喜事的欢聚,喂猪放羊、打铁烧灶,父老乡亲、姊妹兄弟,乡间的每一个人、每一件物事、每一处场景,都真切地呈现在读者面前。这一点充分体现在系列作品的题目中,如《打铁,打铁》《剃刀》《土陶本纪》《机杼民间》《蒜志》《高粱通史》《猪简史》《牛的乡村编年史》《羊叙事》等。
“宋长征的腿脚深扎在泥土里,这使他更亲近和理解乡间物事,这是他的出发点,或者说是他的根,但绝不是他的魂。因为宋长征从来都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农民。他理着发,或站在地头上,却‘思接千载,视通万里’。”与会嘉宾、菏泽市作家协会主席赵统斌在致辞中说,“农民、土地、植物、器具,对每一种对象和它们之间关系的思索,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,都有着史迹的沉郁和厚重。从《住进一粒粮食》《乡间游戏》《乡间食味》到《北方有所寄》,都是这种思想的结果。”
“宋长征的表达是一种诗性的表达,空灵,跳宕,简净,‘计白当黑’,富有张力和弹性,给人留下更多的再创空间。这种独特的充满陌生感的表达,给读者以更为新异的审美享受。这种完全属于自己的叙事语言和叙事方式,从某种意义上说,成就了宋长征。”赵统斌说。
“他的笔下自然流露出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眷恋,读他的文字,看他笔下所写的乡间风物、乡间人物,我总有一种别样的亲切与熟悉,通过他的文字,我仿佛能够闻到鲁西南平原乡土的气息,听到田野间的风声,感受到那份淳朴而又真挚的乡土情感。”与会嘉宾、青年作家王臻这样评价宋长征和《北方有所寄》,“通过阅读这本书,我仿佛能够跨越时空,与作者一同漫步在北方的田野上,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。”
理发师的文学创作路
“乡村理发师和知名作家、中国作协会员两个称谓在一般人眼里反差很大,而宋长征确实是一个‘神奇的存在’。”与会嘉宾、菏泽日报社副总编辑潘若松在发言中说,“他高中辍学,生活给了他超乎常人的磨砺,同时也给了超乎常人的成长,淬火,锻造,因而也有了他今天的文学成就。经历即财富,酸甜苦辣,喜怒哀乐,幸福苦难,付出收获,哪点不是人生的常态?灵与肉,快与痛,爱与恨,生与死也都是生命的真实。所以,对他本人来说两个称谓、两个身份反而是近乎完美的结合。”
诚如斯言!在《北方有所寄》的扉页上,宋长征的自我介绍有三个“名号”,分别为理发师、山东省签约作家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。理发师放在第一位,因为这是他的本业。“我的写作源于一个很不期然的契机,买了电脑就想做点事情,也就进入了所谓的写作生活。”宋长征回忆,他从少年时期便对文字十分敏感,梦想成为一名作家,但因家庭贫困,中途辍学。此后辗转打工,打石头、出海捕鱼、搬水泥袋、做汽车修理工、搞保健品营销,直到后来和妻子在成武县一个乡镇上开了一间理发店。2007年,家里买了电脑,他闲来无事,在网上敲下一些文字,然后发表在刊物上,宋长征用“无心插柳”形容自己的文学创作道路。
2008年,宋长征第一篇散文《香附子的纠缠》发表在《读者·乡土人文版》。这篇文章的发表指引了宋长征以后的创作方向。
宋长征回忆,自己写《香附子的纠缠》时,他回家打除草剂,发现香附子这种庄稼地里的杂草十分难根除。“香附子,玉米田里的一种杂草,本地方言‘尖尖胡子’。深夏,无论徒手薅草,还是打除草剂,虽然解决了一时的问题,但是过不了几天就会生长出更多。这里就出现了矛盾,或者说文学意旨上的表达问题——而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纠结的感觉,只需要用简单的文字表达出来就好,就能向读者呈现出生存与土地的关系,就能呈现出生活的辛苦与劳顿,就能呈现出一种生命的倔强与执着。”宋长征回忆。后来这篇文章又被《文学报》《文苑经典美文》和《新东方英语》转载。
自此一发而不可收,陆续有多篇作品发表。2019年3月6日,山东省作协第五批签约作家签约仪式在济南举行,31名中青年作家成为省作协签约作家,宋长征成功入选。
卖手艺与卖文字
“理发卖的是手艺,不敢有半点错乱;写作卖的是文字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”宋长征有一次在朋友圈写道。作为理发师、农民和签约作家,多重的身份,让宋长征的散文兼具诗情与哲理、淳朴与厚重。在《北方有所寄》中,他以油坊、打铁、剃刀、土陶、弹棉花等为着眼点,深切地表现出对土地和农耕文明的怀念。
“一个辛勤的理发师,每天早晨打开店门,开始经营一天的时光;一个懒惰的农民,只在春种秋收的时节回家那么几次;一个笨拙的书写者,从喧嚣的世界中抽身而出,在每一个深夜开始长途跋涉。”宋长征这样形容自己,“三个身份之间,不是转换,而是一种巧妙的衔接与交融。”
“与许多卓有成就的作家一样,宋长征不是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科班出身,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文艺理论的ABC和文学创作的一二三,但这并不能说明他的知识架构是狭窄的、松散的、肤浅的,而是他在大量的阅读中,构建起了自己独有的知识天空。也许正是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,才使他的阅读和写作更加自由化、个性化,也更富有创造力,因而他为读者提供的文本就显得新鲜而厚重。”菏泽市作家协会主席赵统斌说。
“在给人理发的那一刻,剪刀仿佛长在了手上,每一个发型都是我用心完成的作品;在写下文字的那一刻,笔就联通了心神,每一篇文字都与我生活的土地、村庄血脉相通。”宋长征写道。
《北方有所寄》这部散文集受到了很多文学大家的关注。
“宋长征的《北方有所寄》在替所有的山东人书写家书,里面有无数一掠而过的姓名、地名和场景,让我们看到从山东延伸到东北的家族血管与毛细血管分布图,像一片殷红的落叶。”三毛散文奖评委鲍尔吉·原野写道。
“长征深入民间乡野,沉默并不孤独,隐忍而能澄澈,是齐鲁西部的另类书写,引人入胜。”茅盾文学奖获得者、著名作家张炜这样评价宋长征。
“宋长征的散文传统中透着奇崛,他似乎有一种野心,想要用散文这一方式表现出对乡村之爱,也在冶金术士般经营着自己的文学城堡。他在写自己生活的村庄,他在写脚下的那片土地,他的视野延展向更为深阔的维度与空间,企图用极致、细微的笔触写下北方土地上的悲欢与生死。”著名作家、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邱华栋这样评价。